【永業行觀察】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參與主體行為分析
來源:技術研發中心 自然資源事業部發布時間:2020-04-21瀏覽次數:3734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力度的不斷強化,在實際進行土地流轉工作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利益糾紛問題,參與土地流轉的各個利益主體都確保自己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由于農民在土地流轉工作中處于弱勢地位,在實際進行土地流轉工作過程中一旦出現上述狀況將會對農民利益造成直接損害,因此需要相應政府部門提高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視程度,將參與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主體所涉及的利益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
在我國當前農村土地制度下,農民、政府以及相應土地的受讓方是土地流轉工作的參與主體,這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貫穿著整個土地流轉工作的始終。但在工作過程中這三方主體之間的關系過于模糊,三方主體都過于重視自己所獲得的效益,導致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產生較多的問題和糾紛,降低了土地流轉的整體工作效率,對于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穩定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01 農村土地流轉參與主體分析
在當前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的過程中,對農村土地的使用權進行了科學有效的管理和分配,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農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在進行土地流轉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將政府看作發包方,將地區農民看作出讓方,相應的土地承包方看作受讓方,在具體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過程中,主要由相應的政府部門將農村土地承包給相應的種田高手或農業企業,從而提高農村土地的生產與利用效率。
02 土地流轉過程中各個主體之間的利益問題
關于地方政府和農民之間的利益問題。在實際進行土地流轉工作過程中,政府由于本身獨特的地位,在工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保障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部分地方政府將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控制在自己手中,甚至強制性地要求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雖然我國法律明文規定禁止政府工作人員出現這種行為,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卻依然出現這類現象,致使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農民不能充分獲取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分配利益,直接損害了農民的實際經濟效益,致使其參與流轉的積極性并不高。
關于受讓方與農民之間存在的利益問題。由于受讓方傾向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雖然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但是實際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卻較低,增加了農民與受讓方主體之間的矛盾,一定程度地影響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機制的平穩運行。此外,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不具備相應的合同知識,對于傳統文字合同也不夠熟悉,即使簽訂了合同,但是由于協議內容過于簡單,沒有明確規定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其解決措施,很容易出現后續合同糾紛。
關于地方政府和受讓方之間的利益問題。由于農民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地位相對不利,農村土地的流轉需要相應政府部門的審批同意,而部分受讓方與地方政府也具有一定的利益聯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的利益空間。
通過對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可知,隨著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需要不斷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化程度,建立一個公平完善的土地流轉市場化管理平臺,并且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注重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整個土地流轉交易過程進行有效管理,進而保證農民主體在進行土地流轉過程中獲取一定的利益,從而促進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技術研發中心 自然資源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