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唯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一個熟練工制作一枚直徑約24mm的心房分流器要用近三個小時,再經過高溫定型等多道工序完成。心房分流器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療上,是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心衰介入治療前沿器械。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更大力度幫助市場主體恢復發展。落實中央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出臺新一輪降成本措施。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新增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不低于1200億元。實行“直通車式”服務機制,實施更大范圍“免申即享”。大力整治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大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行為。我們要真招實策為企業紓困解難,真金白銀為企業添薪助力。
——省政府工作報告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格局。
——省政府工作報告
“武漢要有頂天立地大企業,更要有鋪天蓋地中小微企業。”湖北省政協常委、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介紹,大多數“頂天立地”大型企業,在初創階段,也曾經是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壯大以后能培植出一批特大型企業的基礎。
■ 龍頭企業也是由中小微企業發展而來
1月21日,鄒薇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舉例說,時下,深圳、杭州等城市在數字經濟、互聯網領域的一批龍頭企業,當年也是由一批在校大學師生團隊草創立來的,也是由小微企業發展起來的。
鄒薇說,在整個市場主體中,90%為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貢獻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產值,70%以上的技術成果、80%以上的就業。而民營企業就是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它能拓寬就業“蓄水池”,還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前不久召開的湖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市場主體穩是基礎之基礎。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采取更有力舉措助企紓困,讓市場主體數量更多、規模更大、實力更強。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幫助市場主體恢復發展,非常及時必要。”鄒薇說,去年,湖北省實施減費降稅、簡化企業注冊程序、提供貸款融資等一系列措施,效果明顯。全省新增市場主體達114萬戶,市場主體總數達650萬戶,刷新了湖北歷史紀錄。
省人大代表、武漢唐古拉漢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斯朗·丹增曲培認為,當前中小微企業,集中在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在促進就業、稅收、激活經濟發展動能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
“當前,湖北省和武漢市經濟保持恢復態勢,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仍然需要不斷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省人大代表、武漢岱家山科技企業加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鄧培說,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培育中小微企業發展。
如何實現?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鄧培說,專利是企業創新能力強的佐證。在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截至2021年11月,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排名前20的企業中,最多的為777件,最少的為332件,而武漢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最多的兩家企業分別是73件、61件。
鄧培講了一個例子,六合天地公司是一家專注餐廚垃圾處理的設備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只有5個人。公司入駐岱家山科創城以后,在園區知識產權服務專員的幫助下,進行專利挖掘,并提交專利申請,使公司對知識產權有了新的認識。
“現在,六合天地的很多客戶都是大公司,他們之所以跟該公司合作,除了他們的產品達到他們的標準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擁有知識產權。”鄧培說。
鄧培表示,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更多“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就能為湖北和武漢經濟轉型升級筑牢基礎,就能為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中小企業好,湖北省和武漢市的經濟才會好。
■ 中小微企業急需走出資金和人才困局
“固定資產不足而導致融資難,這在以軟件研發等為主業的輕資產型中小企業中尤為普遍。”省人大代表、武漢珞珈德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治國表示,武漢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要瞄準企業融資難點痛點問題,積極破題。
楊治國說,“珞珈德毅”位于武大科技園。目前,園區內中小企業能以創始人個人信用擔保,向銀行貸到100萬元以內的信用貸款。但是,對于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而言,一個項目動輒三五百萬元的研發投入,目前中小企業信用貸款額度仍顯捉襟見肘。
“貸不到款,我們只能放緩研發節奏、推遲研發計劃,這樣很可能錯失機遇。”楊治國說。
斯朗·丹增曲培說,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活不久”“長不大”的困境,集中在資金缺乏和人才匱乏。前者直接導致企業市場難以打開,風險難以抵御;后者導致企業產品低端、服務低效、存續時間短。
“落實知識產權保護舉措,維護雙創企業合法權益。”省政協委員、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治國說,很多企業和科研工作者,特別是雙創企業,初創期間沒有能力采用密集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保護手段,存在知識產權保護“立案難、鑒定難”境地。
武治國說,一方面,絕大多數企業苦于無法提供全鏈條第三方侵權證據而無法立案;另一方面,知識產權訴訟證據獲取、損失確認、侵權鑒定等程序和環節都非常復雜,委托鑒定價格不菲。
據了解,武漢新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創立8年來取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67項,軟件著作權107項,在智慧水務領域處于業內領先位置。
在省政協委員、永業行董事長兼總裁潘世炳看來,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痛點表現為,政務環境方面,應急性支持政策延續性不強;市場準入環境方面,透明度有待提高;企業發展環境方面,一是中小微企業回款難、回款慢。
“資金要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廣撒胡椒面。”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太子山投資集團董事長劉國民說,以他所處的旅游行業為例,因受到疫情很大沖擊,景區收入因客流影響,整體收入普遍下滑,資金鏈非常緊張,銀行貸款困難,“希望對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實質性幫扶,讓企業渡過難關”。
■ 優化營商環境,讓更多中小微企業長成參天大樹
做實市域經濟,讓武漢的主引擎動力更強勁,才能更好帶動“城市圈”圈域發展。
如何把本土的中小微企業培養成“參天大樹”?鄒薇說,在招商引資中注重引進外來的企業和頭部企業同時,也要加快培育本土企業。打造產業鏈上湖北品牌、湖北企業,尤其是在新經濟領域中的“光芯屏端網云智”等電子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等領域中要加大培育。
斯朗·丹增曲培把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比作“種大樹”和“育幼苗”:
——“種大樹”,要培育龍頭企業,形成集群效應。大商超旁邊也有小商店長期存活,關鍵還是在于探索不同客戶群體的不同消費習慣、消費需求、消費體驗。對經營效益較好、社會口碑較高的企業,試點無息貸款,放水養魚;
——“育幼苗”,對于非特殊需求的行業,要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免相關程序、手續、費用。為中小微企業創造市場、打開銷路。
同時,斯朗·丹增曲培建議,對于頂天立地的大企業,要有“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精神,對于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則要有“主動關心、貼身服務”的保姆精神。中小微企業,要分類施策、精準施策,只有首先“活下去”才不會成為社會負擔,只有“活得長”才能真正有益社會。
圍繞營商環境,鄒薇認為,中小微企業要培養良好的土壤就要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就像土壤、水、空氣和陽光,政府要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最優良的環境,他們就會像雨后春筍一樣不斷蓬蓬勃勃成長。
鄒薇認為,一方面,湖北要把科教優勢、科教大省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花更大的力氣,把科研的優勢轉化為創業的優勢、創造的優勢,孵化出一大批新型企業。
另一方面,要保持政策連續性,政策一旦制定了,就不要經常變更。否則一些中小微企業就缺乏穩定的預期,甚至傾向于到沿海地區發展。
在銀行貸款方面,鄒薇建議,首先,動用本土的一些銀行,如湖北銀行、漢口銀行,開發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創新產品;其次,通過一些政府投資基金,來吸引社會資本的注入,形成資金池,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發放一些貸款;第三,謀求資本市場的力量。利用各種板塊的力量促進企業上市,也是融資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對此,劉國民表示認同。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投融資平臺上,對比較優質的小微企業進行實質性扶持和幫扶。相關部門出臺一些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實好配套政策,對真正有潛力的企業幫扶。
武治國說,目前,因疫情,企業招聘人員也比較難,建議相關部門多組織線上大型招聘會,打通招聘通道,全方位、多渠道促進就業,緩解企業“招工難”、人才“找工作難”的問題,既能提高就業,留住人才,又能為企業注入新鮮的血液。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作者:陳永權 宋磊 汪文漢 郝天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