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湖北省武漢市的市民發現,身邊社區在改造過程中,增加了不少適老設施。
在江漢區漢來廣場周邊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時,為方便老人出行,對道路、階梯進行改造,加裝樓道扶手;為老人出行“搭把手”加高護欄,打通樓梯出行;還安裝了自動晾衣架、健身器材;兩個電梯中間、電梯廳、樓道等位置,安裝折疊椅,老人上下樓不再難。
在江岸區澳門金角公園片老舊小區改造中,結合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增加老年食堂、老年人休閑活動空間等。
江夏區文化大道東片城市更新項目中,紙坊街道宿舍樓、法院家屬樓老舊小區在改造中,對功能用房設計進行適老化設計,避免老人出入跌倒、碰撞等意外。為方便老人出行,小區增設非機動車出入口,配建無障礙通道,修建緩坡道,增設無障礙欄桿、扶手。公共活動空間的地面鋪設塑膠保護墊,補充慢行步道,供老人鍛煉。
這些老舊小區的變化,也讓一些湖北省政協委員倍感欣慰。“去年,我提交的《老舊小區連片改造 推進城市更新升級》提案,被選為省政府領導重點督辦提案,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湖北省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4296個,惠及53.01萬戶居民。尤其是通過片區化統籌和資源共享的方式,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增加生活、出行、服務和居住等方面提供多功能場景,極大提高了老年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看到他們開心,我也非常開心。”在不久前召開的湖北省“兩會”上,省政協常委潘世炳表示,今年他將繼續在履職工作中加大對適老化改造工作的推動。
據了解,武漢市首批選取150個小區作為居家適老化改造試點。小區的居家適老化改造內容分為15項,主要包括家中地面防滑處理,在家里安裝扶手、淋浴椅、防撞標識、感應燈、智能門鎖等,以及蹲便器改坐便器、平開門改推拉門、房門拓寬、更換晾衣架、對浴缸淋浴房進行改造。
潘世炳說,適老化建設是城市更新行動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居住社區設施補短板行動的基本性保障,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進行系統性適老化建設成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營造高質量人居環境的重要手段。他建議,除了公共財政投入之外,還可開辟多元化融資渠道,通過稅收優惠、減免等激勵措施,加大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福利彩票公益金、市場以及個人對居家適老化改造的投入。
對此,省政協委員程徹也建議支持經營主體發展,加快產業布局,以居家適老化改造帶動養老用品、康復輔具、智能終端和康復醫療、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相關產業的發展。